“十四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2025年11月3日) 河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五年来,河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变化,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新跃升。“十四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4.75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3.4%,2021-2024年年均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 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5万元,2023年突破6万元,2024年达到64352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4.7%,年均增长5.7%。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20年价格计算)从2020年的10万元/人提升至2024年的12.6万元/人,年均增长5.9%,快于同期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发展的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二、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协同发展带动效应加速显现。京津冀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6万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1.5万亿元,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创新链与产业链持续融合。三地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绘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产业协同模式。联防联治,携手治污,空气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区域内高铁运营里程从2013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024年的2669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雄商、雄忻高铁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全部建成。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400家。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中国中化正式迁驻。首批4所疏解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加快建设。聚焦创新链关键环节,依托重点区域构建雄安特色创新场景,深入实施“雄才十六条”,不断积聚新动能,加速布局空天产业新赛道,雄安新区正向着现代化未来之城奋勇前进。 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进展。全省全社会R&D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634.4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67.8亿元,年均增长11.1%。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1.72%提升到2024年的2.04%。R&D人员从2020年的19.6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30.6万人,年均增长11.8%。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18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7家、重点实验室408家,比2020年分别增加159家、410家和135家。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截至2024年底,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钢铁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向多元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培育。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3%,比2020年提高2.9个百分点;2021-2024年年均增长8.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首位。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能耗强度大幅下降。2021-2024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7%。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累计增长1.4倍,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累计提升8个百分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PM2.5(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44.8微克/立方米下降为2024年的37.7微克/立方米,所有设区市空气质量排名连续3年实现“退后十”。 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从2020年的10.5:37.9:51.6优化为2024年的9.5:36.8:5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稳固。 内需驱动持续增强。2021-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全省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54.5%,比“十三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平均贡献率8.1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万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4.4%。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78万人,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2万人,一大批创业者、奋斗者扎根河北。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433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8.7%,比2020年提高0.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持续显现。 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综合试点,2024年末,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679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42%,比2020年末提高3.35个百分点。 五、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经济活力竞相迸发 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省进出口总值从2020年的4456.8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6148.8亿元,年均增长8.4%,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超800列,中塞钢铁绿色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活力充分激发。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23.3%,年均增长5.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5.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3%。 物流强省建设步伐加快。202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9.3万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7.3%。物流业增加值3096.8亿元,年均增长2.4%。物流业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4.0%,为历年以来最低水平。 六、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2024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61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171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0.1%;城镇新增就业89.92万人,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效果持续显现。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2024年年均上涨0.9%,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年均上涨0.6%。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5元,比2020年增长27.7%,年均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20811元,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0.04%,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20年的2.26缩小为2024年的2.0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53元,比2020年增长34.5%,年均增长7.7%。 七、安全基础持续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781.8亿斤,比2020年增长3.0%,年均增长0.7%,连续12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粮食单产403.4公斤/亩,比2020年提高7.3公斤/亩,增长1.8%。 能源保供基础扎实。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向低碳、绿色、可持续方向稳步迈进。2024年,全省原煤产量4442.7万吨,继续保持千万吨级产能;原油加工量比2020年增长20.2%。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为72.3%,达到2020年末的2.9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690公里,沿海港口集装箱航线67条,外贸航线基本覆盖日韩主要港口并延伸至东南亚地区;2024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沿海港口第2位;运输机场7个,航线网格进一步优化和拓展。 总的看,“十四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展望“十五五”,我国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